探索

2023, No.229(01) 113-12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共享地理空间:中国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逻辑——以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为例
Shared Geospace:The Logic of Selecting Basic Governance Unit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Take Some Mountainous Villages in Chongqing, Hubei and Hunan as Cases

邓大才;

摘要(Abstract):

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治理效能。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功能—自治”与“效率—民主”分析框架,采用的是“控制—自治”框架。通过对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的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往往由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单独或者共同决定,即共享的地理空间往往决定其治理单元。如果建制村内部亚单元(自然村)之间三个条件差异比较大,亚单元内部三个条件同质性较强,则需要调整空间规模、下移自治单元,使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治理空间一致并对称。如果建制村内部三个条件均不存在,则不需要调整空间规模,而是划小治理单元。三个条件可能单独起作用,也可能组合发生作用,要根据某个条件或者组合形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空间规模重构和单元调整。

关键词(KeyWords): 共享地理空间;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空间规模调整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问责机制下基层治理体系的应灾弹性与修复力研究”(20BZZ104),项目负责人:邓大才

作者(Authors): 邓大才;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23.01.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