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地理空间:中国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逻辑——以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为例Shared Geospace:The Logic of Selecting Basic Governance Unit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Take Some Mountainous Villages in Chongqing, Hubei and Hunan as Cases
邓大才;
摘要(Abstract):
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和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治理效能。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功能—自治”与“效率—民主”分析框架,采用的是“控制—自治”框架。通过对渝鄂湘三地部分山区农村的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的选择往往由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单独或者共同决定,即共享的地理空间往往决定其治理单元。如果建制村内部亚单元(自然村)之间三个条件差异比较大,亚单元内部三个条件同质性较强,则需要调整空间规模、下移自治单元,使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治理空间一致并对称。如果建制村内部三个条件均不存在,则不需要调整空间规模,而是划小治理单元。三个条件可能单独起作用,也可能组合发生作用,要根据某个条件或者组合形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空间规模重构和单元调整。
关键词(KeyWords): 共享地理空间;山区农村;基本治理单元;空间规模调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问责机制下基层治理体系的应灾弹性与修复力研究”(20BZZ104),项目负责人:邓大才
作者(Authors): 邓大才;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23.01.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上官莉娜.走出治理破碎化困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世纪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孙柏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 邓大才.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条件研究——从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视角来考察[J].政治学研究,2014(6):71-83. [8] 柏拉图全集:第3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 HOOGHE,LIESBET,GARY M.Community,scale,and regional governance:a postfunctionalist theory of governance,volume II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 [10] ANDREW S.Merger mania [M].London: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0. [11] 礒崎初仁,金井利之,伊藤正次.日本地方自治[M].张青松,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2] RUTH L.Poverty street:the dynamics of neighbourhood decline and renewal [M].Bristol:Policy Press,2003. [13]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4] 理查德·廷德尔,苏珊·若布斯·廷德尔.加拿大地方政府[M].于秀明,邓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 尼尔·马歇尔.引论: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的研究主题及相关问题[G]//布赖恩·多利,尼尔·马歇尔.澳大利亚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孙广厦,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16] 保罗·梅.地方政府的合并和虚拟化[G]//布赖恩·多莱里,内尔·马歇尔,安德鲁·沃辛顿.重塑澳大利亚地方政府——财政、治理和改革.刘杰,余琦景,张国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7]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G]//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8] 乔恩·巴基哲,莱恩·肯沃斯,彼得·林德特,等.政府应该多大为好[M].卓贤,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1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既非巨人国也非小人国[G]//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0] ALBERTO A,ENRICO S.O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nations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4):1027-1056. [21] ANCKAR C.Size,islandness,and democracy:a global comparison [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8 (4):433-459. [22] OLIVER J E.City size and civic involvement in metropolitan America [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0 (2):361-373. [23]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 (1)本文所有案例均来自笔者田野调查的访谈、收集的资料。 (2)参见秭归县《关于创建“幸福村落”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施办法》。 (3)笔者对秭归县民政局李副局长的访谈。 (4)参见《关于开展乡村治理“院落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送审稿)。 (5)由于重庆市的院落制文件尚在流程中,并未出台,因此对于院落治理机构的名称各地不一,有的称为“自治委员会”,有的称为“院落管理委员会”。 (6)“两联两包”,即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以小治求大治。它是一个平台,与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建设一样,各种工作可在此平台上实现。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两联两包”是一种政策机制,要实现其功能,还需要落实到最小的单元——片区、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