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中位达标”治理的逻辑及影响The Logic and Influence of Village “Median Standard” Governance
金江峰;
摘要(Abstract):
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化建设,对制度构建下的村治样态分析,可以在村庄事务的制度化治理视角下展开,考察制度规范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治理行动的影响。受制度建构负外部性成本与责任“硬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村治实践多呈现“中位达标”治理样态,而非已有研究提出的“竞标”治理或“底线”治理。村庄“中位达标”治理追求的是不冒进、不落后、不过度负累的中间位置排名,具体表现为常规且无量化要求事务的规范对标、常规且有数量要求事务的量化平衡,以及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差异化作为等,遵循的是一种分类达标策略。“中位达标”治理既可能带来村庄治理的“工具主义”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其向“实体化”治理转型。为保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平稳有序以及弥补“工具主义”治理缺陷,需要推动制度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基层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在理论层面,“中位达标”治理为当前村治实践提供了新的经验参照,也为学界思考技术治理、政社关系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KeyWords): “中位达标”治理;乡村治理;制度嵌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建引领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益贫效能研究”(22CDJ049),项目负责人:金江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项目“村庄改造中的风险生产与韧性治理研究”(2022M721295),项目负责人:金江峰
作者(Authors): 金江峰;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23.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朱建刚,王瀚.党领共治:社区实验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再生产[J].中国行政管理,2021(5):6-14. [2] 仇叶.行政公共性:理解村级治理行政化的一个新视角[J].探索,2020(5):153-167. [3] 何艳玲.人民城市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 吕普生.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有效路径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8-33. [5] 张紧跟.党建引领:地方治理的本土经验与理论贡献[J].探索,2021(2):88-10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7] 徐勇.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J].贵州社会科学,2007(11):4-9.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 褚明浩,刘建平.乡镇一线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1(4):52-58. [10] 李齐,李松玉.治理主体行动逻辑的“四维分析框架”——兼论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行动逻辑演变及趋向[J].政治学研究,2020(4):82-94. [11] 金江峰.调控型政权:乡镇运作及其治理实践[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15-126. [12] 彭勃,赵吉.从增长锦标赛到治理竞赛:我国城市治理方式的转换及其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1):63-70. [13] 李冬慧,乔陆印.集体化村庄的村治锦标赛——基于山西省J村的个案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78-84. [14] 金江峰.服务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锦标赛”及其后果[J].中国农村观察,2019(2):123-133. [15] 张晨,刘育宛.“红色管家”何以管用?——基层治理创新“内卷化”的破解之道[J].公共行政评论,2021(1):2-22. [16] 袁方成,靳永广.行政嵌入、村庄本位与治理多样性——基于对Y县宅基地改革的观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6-107. [17] 卢青青.过渡型城中村的矛盾内部化与治理困境[J].江汉学术,2020(3):33-41. [18] 罗兴佐.过渡型社会与乡村治理现代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9-128. [19] 桂华.论村级形式主义的体制性成因——基于乡村关系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21(9):45-52. [20] 彭云,冯猛,周飞舟.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28-41. [21]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性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22] 唐国建,王辰光.回归生活:农村环境整治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实现路径——以陕西Z镇5个村庄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4-37. [23] 桂华.乡村治理中的体制性空转——基层形式主义的成因与破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7-115. [24]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5] 倪星,王锐.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7(2):42-51. [26] 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M].岁有生,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 [27] 秦中春,李青.我国乡村治理的政策演变与未来取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0):1-8. [28] 厄休拉·M.富兰克林.技术的真相[M].田奥,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9] WANDA J O.The duality of technology: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y in organization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98-427.
- (1)笔者于2022年7月12日上午对N镇L村罗委员的访谈。 (2)笔者于2022年5月3日上午对H镇Z村董副主任的访谈。 (3)2021年5月,笔者及研究团队成员在湖北T市Z镇调研时,镇村两级干部普遍认为,只要日常工作做到位、能够对标制度规范进行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规范化的考核基本上不构成压力,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得分差距基本上不会超过2分。 (4)笔者于2022年7月18日上午对N镇L村张书记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