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治理过程中的公共事务协商机制
亓光;李广文;
摘要(Abstract):
当代,公共事务日渐复杂和繁重,其治理主体由单一状态走向多元化成为现实所需。公共事务的多元化治理首先是以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为出发点,以寻求公共目标的达成,进而实现公共利益为旨归的一系列动态活动过程。而贯穿这一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无疑是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商机制的建设,实践中这一机制的缺失或紊乱必将带来的是公共事务治理的失效。因此,系统分析公共事务多元化治理过程中的协商机制及其现实困境,并基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现实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对于推进良好治理效果的达成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多元化治理;公共事务;协商机制;国家治理;协商民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公正话语体系构建研究”(13CZZ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制度推进路径研究”(14BKS039);; 2014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
作者(Authors): 亓光;李广文;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14.06.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惠岩.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6).
- [2]唐亚林.国家治理在中国的登场及其方法论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 [3]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2,20,4.
- [4]池忠军.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85.
- [5]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3).
- [6]俞可平.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
- [7]王美文.和谐社会视阈下公共治理主体多样化互动模式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 [8]中国社会管理评价体系课题组.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治理评论,2012(2).
- [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19.
- [10]王浦劬.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 [11]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 [12]池忠军.善治的悖论与和谐社会善治的可能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
- [13]池忠军.公共管理考辨与范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79.
- [14]罗伯特·A.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6.
- [15]金太军.区域治理中的行政协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20.
- [16]乔治·瓦拉德兹.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3).
- [17]郑慧.中国的协商民主[J].社会科学研究,2012(1).
- [18]菲利普·塞尔兹尼克.社群主义的说服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3.
- [19]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