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意蕴中的国家与社会:梁漱溟重建乡村社会的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石培玲;许晓春;
摘要(Abstract):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乡村向来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基本而又独特的单元,如何理顺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根基在乡村,只有建立起农民自主的乡村组织,才能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培育起农民应对现代化挑战的能力;而保持乡村社会建设的相对独立性,造就农民自主、自觉的乡村社会则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所在。梁漱溟所提出的以乡村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国家发展的独特构想为当下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KeyWords): 国家政权;乡村社会;梁漱溟;“村学”;现代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研究”(12S60)
作者(Authors): 石培玲;许晓春;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14.06.0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2][德]马克斯·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3-147.下转第83页
- [3][美]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23.
- [4]周谷城.农村社会之新观察[M]∥周谷城史学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03.
- [5]湖南农民运动真实情形[G]∥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3.
-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
- [7]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5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 [8]胡位钧.中国基层社会的形成与政治整合的现代性变迁[G]∥复旦政治学评论:第2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41.
- [9]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7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 [10]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2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338.
- [1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