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福利:农村老年协会福利再生产——基于浙江义乌H村的个案分析Associated Benefits: Welfare Reproduction of Rural Elderly Association——A Case Study of H Village in Yiwu, Zhejiang
王辉;金华宝;
摘要(Abstract):
发展农村老年协会,让其在村庄内生产老年福利,成为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可行路径。农村老年协会除发挥既有福利功能外,还与家庭、朋辈群体、社会慈善要素、村组织等主体互动并连带他们进行福利再生产。连带福利生产的动力源于老年协会对规则和资源的支配和转化,其生产过程所转化的要素是乡土社会之中的孝道观念、情感、面子等道义,其效果体现为福利网络重构以及预期后果与意外后果的交叠。农村老年协会连带福利这一学理性解释不仅拓展了新型的福利生产框架,还深化了对老年协会性质和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理解乡村社会的连带性并映射出再造乡土团结的可行性。
关键词(KeyWords): 连带福利;农村老年协会;互助养老;福利再生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互助养老长效机制理论建构与路径优化研究”(18CSH063),项目负责人:王辉
作者(Author): 王辉;金华宝;
Email:
DOI: 10.16501/j.cnki.50-1019/d.2020.06.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妮娜.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的类型与运行机制探析[J].人口研究,2019(2):100-112.
- [2]贺雪峰.如何应对农村老龄化———关于建立农村互助养老的设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8-65.
- [3]王习明.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 [4]杜鹏.动员型组织的日常化:农村老年人协会的运作逻辑与演变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43.
- [5]陈勋.乡村社会力量何以可能:基于温州老人协会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2(1):80-88.
- [6]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M].薛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 [7] TSAI L L.Solidary groups,informal accountability,and loc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rural China[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7(2):355-372.
- [8] XU Y Q,YAO Y.Informal institutions,collective action,and public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15(2):371-391.
- [9]邓燕华,阮横俯.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8(6):131-154.
- [10]李永萍.论乡村建设的主体、路径与方向———基于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9(2):110-122.
- [11]陈峰.连带式制衡:基层组织权力的运作机制[J].社会,2012(1):104-125.
- [12]赵晓峰.通过组织的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3-98.
- [13]王裔艳.上海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购买与决策:以“福利轮”为分析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0-27.
- [14]邢成举.社区组织:老年人社会福利再造的探索———从兰考老年人协会建设实践切入[J].社会保障研究,2012(1):58-63.
- [15]印子.优势视角下农村养老需要及其自组织满足[J].中州学刊,2017(9):79-84.
- [16]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17]郭忠华.转换与支配:吉登斯权力思想的阐释[J].学海,2004(3):48-54.
- [18]刘玉能,杨维灵.社会行动的意外后果:一个理论简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42-48.
- [19]鲁可荣,楼海波.浙江省农村老年协会建设与管理现状及促进政策[J].社团管理研究,2012(7):33-36.
- [20]中国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index.htm.
- [21]中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 [22]桂华,贺雪峰.再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一个农村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J].开放时代,2013(4):157-171.
- [23]刘仕刚.结构遗产:理解当代宗族复兴的一个新概念[J].云南社会科学,2020(1):132-138.
- [24]毕天云,刘梦阳.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体系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4(4):37-41.
- [25]王辉.村庄结构、赋权模式与老年协会连带福利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20(4):36-49.
- [26]金华宝.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瓶颈与完善路径[J].探索,2014(6):155-161.
- [27]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 [28]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7-16.
- [29]胡宜,魏芬.复兴孝道:老年协会与农村养老保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9.
- [30]赵欣.授权式动员:社区自组织的公共性彰显与国家权力的隐形在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20.
- [31]钱锡红,申曙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老年人养老保障:解析社会网络[J].改革,2011(9):137-142.